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公布!肾衰竭、心肌梗死、脑神经损伤...铅中毒的后果,你都知道吗?

相信最近甘肃天水某幼儿园的铅中毒事件,狠狠揪住了无数家长的心。

据报道,因该幼儿园违规使用含铅添加剂,多名孩子血铅飙升,出现腹痛、注意力涣散、贫血,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
这起痛心的事件再次警示我们:铅中毒的威胁,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。

提到铅中毒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“会得白血病”,但它的真实破坏力远超想象——神经、肾脏、心血管系统...都可能遭受难以挽回的损伤。

●●●

PART.01 什么是铅中毒?

铅是一种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的重金属,长期或高剂量暴露会对神经系统、造血系统、肾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损伤。

尤其对儿童来说,铅中毒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、行为异常,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,铅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同样不容忽视。它不仅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、诱发心肌缺血,还会增加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。

更加棘手的是,轻度铅中毒的症状非常隐匿,容易被忽视。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易怒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,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疲劳或情绪波动。

因此,很多人即使已经遭受了铅的侵害,也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。

PART.02 生活里暗藏的铅中毒危机

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铅污染的监管和治理,但铅仍以多种形式潜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
工业生产是铅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,如铅蓄电池制造、金属冶炼、印刷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释放含铅粉尘或气体,若防护措施不到位,长期暴露其中的工人易因吸入铅尘而中毒。
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一些日常用品也可能成为铅中毒的诱因。

1.部分色彩鲜艳的劣质玩具、文具、饰品表面油漆含铅量超标,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可能通过啃咬摄入铅;

2.传统工艺制作的彩釉陶器若用于盛放酸性食物,铅可能溶出并进入人体;

3.非正规渠道购买的、劣质的口红、眼影等也可能含铅;

4.一些老旧住宅中使用的含铅水管也可能导致饮用水中铅含量升高,长期饮用会造成体内铅蓄积。

PART.03 从心跳信号中揪出“犯罪分子”

科学家发现,铅进入人体后,会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电信号传导,影响心跳的节律和稳定性,从而增加心律失常、心跳异常甚至猝死的风险。

这些变化虽然肉眼难以发现,但却能在心电图上留下“蛛丝马迹”。

一项针对急性铅中毒患者的研究中,研究人员分析了105名因使用锡制酒壶加热酒而导致铅中毒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。研究发现:

占比84.76%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,主要表现为ST-T段改变、窦性心动过缓等。

而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,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了ST-T段改变,并在治疗出院时,这一比例降至3.3%。

这表明心电图异常与铅中毒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。

另一项关于慢性铅中毒患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。该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中度铅中毒组、轻度铅中毒组和对照组,并分别进行了心电图检查。

结果发现,轻度和中度铅中毒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性心律失常、室性心律失常、传导阻滞及ST-T改变等情况。

这意味着,即使是轻微的铅暴露,也有可能对心脏产生影响,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测出来。

所以,如果你或家人有铅接触史,或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心慌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是非常必要的。

铅中毒对身体的损害往往隐匿而危险,但并非不可察觉。而心电图就像一部精准的 “探测仪”,能够在铅悄悄侵蚀身体时,为我们敲响警钟。

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铅污染源,还是身体偶尔发出的乏力、心慌等模糊信号,都值得我们多一份警惕。及时检查、尽早干预,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的防线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