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血管疾病高发,心电监测至关重要

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,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,心血管病占首位。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3.3亿,其中卒中1300万,冠心病1139万,心力衰竭890万,肺原性心脏病500万,心房颤动487万,风湿性心脏病250万,先天性心脏病200万,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,高血压2.45亿。

心血管疾病病程周期长,通常发病急,同时兼具潜伏性和突发性,如果不能及时实施救治,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,因此才成为头号杀手。

“早发现,早治疗”对于心血管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心血管疾病中,心脏相关疾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,如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肺原性心脏病、心房颤动等。而这些疾病通常都可以通过心电监测来实现“早发现”。

虽然心脏病具有突发性,但有研究指出72%的患者在心脏骤停发生前有明显不适,如胸痛、心悸等,如果能够及早察觉这些症状,然后进行心电监测,捕捉到异常心电图,那对相关患者的治疗将会有极大助力,避免不幸结局。

以心悸而言,大多数心悸并不严重,只是令人不适,但少数情况下,心悸可能提示严重心脏病。此时,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,通过心电监测来辨别良性心悸和恶性心悸。头晕也是一样,通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测,以确定致病原因是低心率还是高心率。

心电监测对诊断至关重要,一般分为:常规心电监测、动态心电图监测(Holter)、远程心电监测(如心电贴片)、运动心电图、植入式心电监测。常规心电监测一般记录10秒左右的心电情况,但多数情况下10秒的时间不足以让医生做出诊断,因此诞生了Holter动态心电监测,一般可以连续监测24小时。而Holter也有其局限性,比如不能进行实时预警、佩戴不方便,以及部分情况下监测时间仍然不足。鉴于此,融合了无线网络技术及微电子电路技术的远程心电监测应运而生。远程心电监测具有操作简便,可长时间佩戴,体积小巧等特点,实现了院外心电监测。

每种心电监测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,互为补充,在医生的合理应用下,可以及早发现相关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,进而作出准确诊断。而只有获得了准确的诊断,医生才能作出治疗决策。

心悸、眩晕等不是医学诊断,医学诊断应该是诸如心房颤动、室性早搏、心房早搏这些。心电监测保证了医生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,进而及早作出有效应对,改善人们的治疗,提升其生活质量。

参考资料:

[1]胡盛寿,王增武.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概述[J].中国心血管病研究,2023,21(07):577-600.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