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缺血——究竟是什么?
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,它经常与“动脉粥样硬化”、“心律失常”同时出现。专家常说,导致熬夜、压力大、肥胖都会导致心肌缺血。
不过,你真的了解心肌缺血的意义吗?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?
●●●
PART.01 心肌缺血的本质:心脏“饿”了
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 "泵",日夜不停地为全身输送血液,而心肌细胞则是这个“泵”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心肌细胞的正常工作,需要充足的血液来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。
当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问题,导致血液供应减少,无法满足心肌细胞的需求时,就发生了心肌缺血。
你可别小瞧了心肌缺血,它不仅会导致心力衰竭、心绞痛、心律失常,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肌梗死。
PART.02 心肌缺血的“罪魁祸首”
冠状动脉粥样硬化
长期高油高糖高盐饮食、缺乏运动、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,使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在冠状动脉内壁逐渐沉积,形成斑块,阻塞血液流通,最终导致心肌缺血。
冠状动脉痉挛
在寒冷、情绪剧烈波动、吸烟酗酒等刺激下,冠状动脉会出现突然的痉挛收缩,使管腔瞬间变窄,血流急剧减少,从而引发心肌缺血。
其他原因
严重贫血时,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,心肌细胞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。低血压时,心脏供血的压力不足,也可能导致血液供应减少。心肌病、心脏瓣膜病等,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,间接导致心肌缺血。
PART.03 心肌缺血有哪些信号?
当心肌缺血发生时,心脏会通过身体发出一些信号,提醒我们它出问题了——
▲胸痛、胸闷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、闷胀性疼痛,可能放射至左臂、下颌、颈部等部位。
▲心悸、心慌心脏为了弥补缺血,会加快跳动频率,从而让人感觉心悸、心慌,就像心脏在 "扑通扑通" 乱跳。
▲呼吸困难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,导致肺部淤血,从而出现呼吸困难,尤其是在活动时更为明显。
▲其他症状乏力、头晕、恶心、出冷汗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晕厥、休克。
PART.04 日常预防与治疗对策
如果已经确诊心肌缺血,那么一定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用药,同时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这是治疗的基础。
预防措施
1.健康饮食:遵循低油、低盐、低糖原则,减少肥肉、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、高糖饮料的摄入。
2.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至少三次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,改善血液循环,还能帮助控制体重。
3.戒烟限酒: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;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。
4.控制体重:肥胖是心肌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,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,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
5.管理基础疾病:如果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,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治疗,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水平,定期复查。
治疗与用药
1.药物治疗:常用的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,β受体阻滞剂,他汀类药物等,需遵医嘱使用,切勿自行用药!
2.手术治疗: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,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即搭桥手术)等。
PART.05 心电图检测:守护每一刻心跳
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来说,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是一种控制与降低风险的好办法。
卡帕奇心电卡能够满足我们随时在家检测心电图的需要,它不仅能够实时判别房颤、早搏等心律失常问题,还能够精准检出心肌缺血可能引起的 ST段压低、T波倒置等改变。
特别是对于有心肌缺血高危因素的人群,如中老年人、有家族心脏病史、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早晚各一次使用卡帕奇心电卡检测,能让我们更早地发现心脏问题,从而及时就医,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。
现在,你对心肌缺血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?
心脏的健康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用心呵护。从现在开始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定期进行心脏检测,让我们的心脏保持最佳状态,为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