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检查出血糖高,没有症状可以先不治疗吗?

拿到体检报告,发现血糖数值超标,却没有多饮、多食、多尿或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?

不少人心里开始犯嘀咕:“既然没有明显症状,是不是可以先不治疗?”

然而,医学研究早已证实,血糖升高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,即便暂时“悄无声息”,也可能正在对心血管系统发起猛烈攻击,悄然埋下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致命风险。

●●●

PART.01 无症状,不代表没问题

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,指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,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。

血糖升高在早期往往较为隐匿,很多人可能没有明显不适,但身体却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、胰岛素分泌缺陷等问题。持续升高的血糖默默侵害着血管内皮细胞,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。

而心脏的供血依赖于冠状动脉,脑部供血依赖于脑血管,一旦这些血管出现问题,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心梗、脑梗等问题。

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在早期可能也没有明显症状。

当出现胸痛、心悸、气短、头晕、肢体麻木等症状时,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,甚至可能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事件。

因此,不能以是否有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,而应该关注血糖水平以及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。

PART.02 血糖高是怎样危害心脏的

1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高血糖通过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破坏其调节血管舒缩、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。导致血管易痉挛收缩,血栓风险增加,进而引发心肌梗死、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。

2脂质代谢紊乱临床发现,70%的高血糖人群伴有血脂异常。

持续高血糖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,血液粘稠度上升。同时,低密度脂蛋白(坏胆固醇)在高糖环境下变得更易穿透受损内皮,诱发血管壁炎症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。

3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,它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。

它会使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迫使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,形成高胰岛素血症。这不仅导致血压升高,还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,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。

PART.03 心电图是早期预警关键

那么,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并扼制血糖对心脏的伤害呢?

高血糖对心脏的伤害是从电活动异常开始的。因此,心电图作为唯一能实时捕捉心脏电信号的检查,能在血管狭窄早期发现异常。

《糖尿病防治指南》明确建议:所有血糖异常人群(包括糖尿病前期),需将静息心电图纳入日常监测,合并高血压、高血脂者需增加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,以便捕捉无症状心肌缺血。早期发现电活动异常,能够大大降低心梗风险。

PART.04 生活中如何科学控制血糖

无论是否有症状,一旦发现血糖升高,都应立即开始生活方式干预。

合理饮食

控制总热量摄入,减少高糖、高脂、高盐食物的摄入,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摄入。

适量运动

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,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同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,增强肌肉力量和胰岛素敏感性。

控制体重

尤其是肚子大的人群需特别注意,BMI应控制在24以下,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,女性不超过85厘米。

戒烟限酒

吸烟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,加重动脉粥样硬化,饮酒也会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,增加心血管风险。

血糖升高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高血糖会通过多种机制损害心血管系统,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,通过生活方式调整、定期监测和必要的药物治疗,控制血糖水平,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记住,健康不能靠感觉,数据和科学的干预才是保障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