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ASCVD负担大幅上升,除常规风险外,考虑氧化应激了吗?

导读:


在目前中国防治ASCVD的临床实践中,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调脂治疗仍然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。对少数经常规剂量他汀类治疗不达标的患者,可考虑联合应用调脂药物。


近20年来,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。中国疾病负担研究表明,中国人群死因前3位依次是卒中、缺血性心脏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其中前两位占到全部心血管病(包括脑血管病)的90%左右。


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,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%以上,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。据推算,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2.9亿,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,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。


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—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,全国各类地区35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。预计今后10年,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。因此心血管病是中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

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与欧美人群相比,中国居民的血浆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,然而,最近30年,中国城乡居民的胆固醇水平进行性升高。1984—1999年间北京市居民胆固醇水平平均升高24% (1.0 mmol/L),同期新增冠心病死亡1 862例。按IMPACT模型分析,死因权重的77%归咎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。


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健康调查中,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3.81 mmol/L,2008年中国普通人群糖尿病抽样调查显示,中国普通人群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4.72 mmol/L,升高23.9%。因此,30年来,中国居民血浆胆固醇水平持续升高,可能是导致中国ASCVD负担大幅度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
目前,在中国人群中尚缺乏降脂治疗作为ASCVD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。然而,基于目前国际上众多大规模ASCVD一级预防的丰硕成果,中国临床医师已经首选他汀类药物作为防治ASCVD的调脂治疗药物。


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(DYSIS-China)表明,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90%以上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,且血脂异常接受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为高危、极高危患者。无论是二级预防还是一级预防,极高危患者的达标率均不足30%。总体上血脂异常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TC或LDL-C达标率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,这是由于一级预防群体较二级预防患者的降固醇目标相对宽松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一级预防极高危患者的LDL-C达标率仅为15%,低于二级预防中极高危患者,这意味着大多数极高危患者降胆固醇治疗未达标,对于这些患者而言,即使已经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,今后仍面临着相当大的ASCVD风险。这种现状可能正是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和事件持续高发的重要原因。


综上,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,他汀类治疗在ASCVD一级预防中临床获益显著。中国和国际血脂异常指南均强调在ASCVD中危及高危人群中及时启动他汀类治疗,常规剂量他汀类治疗,LDL-C的降幅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降脂达标需求。


在目前中国防治ASCVD的临床实践中,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调脂治疗仍然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。对少数经常规剂量他汀类治疗LDL-C仍不达标的患者,可考虑联合应用调脂药物,或可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增加他汀类的剂量。


除了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外,抗氧化药物——普罗布考对调节血脂也有一定的作用,日本FAST(福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)研究证实,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普罗布考后,不仅能抑制AS的进展如降低动脉内膜中膜厚度(IMT),还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总死亡事件等。随访长达20年的POSITIVE研究显示,普罗布考能显著降低二级预防的心脑血管事件,提高无事件生存率87%。国内学者杨柳竹等用普罗布考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,结果提示普罗布考可调节脑梗死患者NO(一氧化氮)水平、减轻缺血性损伤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。国内外试验均说明普罗布考对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,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。


普罗布考可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,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。美国FDA药物致畸致毒性分级中,普罗布考在调脂药里级别最高,是唯一的一个B级 (在动物研究中,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。在动物研究中有副作用,但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证实)药物。经多项研究证实,服用普罗布考安全可靠,无致癌、致突变作用。普罗布考是一个安全性高、耐受性良好的药物。

相关文章